音乐喷泉、灯光秀、创意园艺,这些对于公园广场的印象,
不论放在十年前还是十年后都成立。
且随着人们文化消费水平的上升,
它们也变得更有艺术感和科技感了。
每年的新春佳节,
更是地产品牌或公立单位绞尽脑汁比拼预算和创意的擂台。
比如最近西湖景区推出的33艘“福气手划船”,
就将手提灯笼的兔子装置嫁接到了船头,
它们还会在夜晚发出莹莹光亮,伴着西湖一同入梦。
这是一个小而美的创意,既让西湖再度成为了社交网络的菲林杀手,
又平添了新春的氛围。而早在兔年到来之前,
很多艺术家就尝试了以艺术装置或灯光设计的形式、
将“兔子”作为表达载体,
对于烦恼公共空间“如何扣题”的从业者朋友来说不失为一些参考。
01
提到兔子,
就会想到Amanda Parer
这位艺术家之所以能和“兔子”深度绑定,得益于她的生活背景。
她成长于澳大利亚,那里的兔子是非本土物种,
自从18世纪末被殖民者引入以来大量繁殖,
已经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被当地人视为“一种严重的害虫”。
但在她的认知里,兔子是一种存在于童年信仰的动物,
有着毛茸茸的天真性格,总是在田园诗般的自然中无忧无虑地嬉戏。
于是她将这种冲突感用在了自己的作品中,
用“兔子”来表达“入侵”,提醒人们关注悄然发生的环境问题。
她将“入侵”(Intrude)这一艺术项目的载体具象化为分成S-XL、
不同的尺寸的气模白兔,并将它们带去世界各地:
麦田、山谷、雪山、博物馆以及全球那些热爱艺术的城市街道中。
尽管主题很严肃,它们“埋伏”在夜晚中的姿态也并不友好,
但她依然坚称这些兔子是可爱的,鼓励人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其互动。
同样与兔子结下不解之缘的艺术家Giovannoni,
则认为兔子象征着love and fertility(繁殖力,亦或是丰富的想象力),
不论对于孩子或是成人都是美好的祝愿。于是设计出了风靡全球的“兔子椅”,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符合人体工学的、奇妙弧度。
他也曾受邀在某年的中秋节,将其作品以发光装置的形式在中国展出,
将其设计哲学与中国的节日语境结合在了一起。
02
戳中巨物热爱症候群的一只大兔子
如果说“兔子”是以上这两位艺术家所有艺术项目的母体、
唯一的灵感缪斯,那么对于Florentijn Hofman来说,
兔子就更像是他诸多创作友人中的一个。
“巨物爱好者”是大家给Florentijn Hofman贴上的标签,
很好地概括了他的代表作品——被放诸于世界各地的巨大动物装置。
虽然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应该是大黄鸭或是抱抱象,但关于兔子,他也有丰富的见解。
2011年,他为瑞典的奥雷布罗艺术双年展带来了一只
“stor gul kanin”(黄色兔子)。
它采用了当地制造的木瓦和木制电枢,
由25名志愿者和工匠共同建造。
艺术家试图将这个13米高的装置放在engelbrekt纪念碑旁边,
试图为开放广场上提供一个新的焦点,挑战公共空间的功能并探索新的城市视角。
他也为台湾设计过一只“月亮兔”(moon rabbit),
灵感来自于玉兔传说。
这只兔子惬意地靠在一个长满草的滑坡上
(据说原本是军事所用的掩体,所以并不是任何地方都有如此的斜坡形状),
凝视着月亮。观众很容易顺势躺下来,顺着它视角注视天空,一同沐浴月光。
为了创作这件大规模的作品,
霍夫曼设计创作了一个木制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框架,
为了达到蓬松的效果,同时保持其耐候性,
这位艺术家使用了12000多张常用于房屋建筑的材料Tyvek Paper。
03
具像化的兔子打不过,
也可以走氛围感
综上所述,关于兔子的形象,
已经被这些充满野心的艺术家玩得差不多了。
那么如果有一个特定的场域背景,
不妨在“兔子”和城市空间的关系上做做文章。
法国艺术团队cedric le borgne认为,
城市是“共同生活”的领土,这里有很多区划,
比如内部、外部、CBD、郊区、荒地,但不代表繁荣或有趣,
而是说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品质、自己的诗歌,即便这些也许看不见。
而他们便通过“灯光创意”这一载体来表征城市中各个部件的艺术关系。
打破所谓的区域关系,让艺术介入日常,
是他们作品中突出的理念。也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灯光秀”的制胜策略并不只有“科技与狠活”,
也不必苦苦思索如何再在“兔子”的具体形象上做差异化的设计,
就像鱼可以飞跃天际线,花朵可以出现在推门而出的露天上,
也许这样的灯光装置更让人充满惊喜。
同理,还有日本艺术家Masamichi Shimada的灯光装置作品《蝴蝶效应》。
七只巨大的蝴蝶降落在运河表面,随着过往船只引起的水的移动而起伏,
翅膀在黑暗的夜晚发出蓝色的光芒。它们似乎是主角,
又似乎不是,因为没有环境的互动,便促不成它们羽翼的振动。
艺术家想借此传递的理念“小小的改变会引发连续的后果”,
自然地浮出了水面;一种关于灯光创意的新思路也得以实践:
谁说它一定是成形的、孤立的呢?
谁说它一定要避免被环境、天气或人为因素所影响呢?
将应急预案本身,变成装置策略的一部分,也可以很出彩。
因此,如果你最近因为一股脑全部涌出的兔子装置
(尤其是灯光类)而大感审美疲劳的话,千万不要迁怒于兔子本身。
并不是这个形象本身难以创作,也许只是有更好的方式尚未被探索出来。
同理,也许让你感到新春希望的作品根本不是一只“像样的兔子”,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文无定法才是艺术的有趣之处啊。
摘自:https://www.topys.cn/article/33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