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与正负形发生的化学反应

正负形怎样在字体设计中运用。

正负形这种设计方式在图形的设计中是较常见的,

但在字体设计方面却比较稀少,

那么本次海报的呈现方式来讲解下正负形怎样在字体设计中运用。

何为正负形?

指的是有色部分与无色部分之间通过互补的方式呈现的图形,

同时给人产生两种幻觉。下图是一幅最经典的案例,

黑色部分(负形)为两个对视的人侧脸轮廓,

白色(正形)部分为一个酒杯。

在我国古代创造出了一个非常深奥的图形,

那就是太极图,它就是一个典型的正负形。

正负形在海报中的运用

正负形这种设计手法在平明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主要是由于这类图形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同样在海报中也经常能够看到它的身影。

接下来,分图形正负形和字体正负形两部分展示下正负形在海报中是如何运用的。

图形正负形

这种方式是最常见的!尤其,福田繁雄大师很喜欢使用图形正负形来设计海报。

同时又整理了几幅不错的展示给大家。

字体正负形

“字体正负形”这个概念是我自己给它定义的,大意是图形与字体相融合。

这种方式在西文字体设计中是很常见的,因为西文字体结构较简单,融入图形比较容易。

最后一幅准确说算不上正负形,但由于很出名就展示了出来。

在中文的字体设计中是比较少见的,

主要是由于汉字太复杂了,它并不像英文那样简洁。

而且,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再融合图形后对汉字本身识别度的把控就尤为重要,

设计的难度比较大,这也是为何这类案例稀少的原因。

以上大致对正负形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通过几个案例的讲解加深理解。

本次案例是是草原国际设计艺术节征集的一组系列海报——草原季语,

分为四季:草原之春、草原之夏、草原之秋、草原之冬,

我本身就生在内蒙古,而且又是蒙族,

所以对这个命题很感兴趣,就尝试做了四张。

期初,是机缘巧合看到石昌鸿老师设计的“黔”字,

即体现的名族特色,又巧妙的将文字融入了进去,

这才让我想到使用正负形这个方式来设计这几个字。

代表性动物的选取

首先,选择哪些动物能代表内蒙古的特色?

马,当之无愧就成了第一个印入脑海的动物,

因为蒙古族素有马背上的名族的称号。

羊,来到内蒙古不吃内蒙古的羊肉,

那你就算没到过内蒙古,尤其是我们呼伦贝尔的羊肉,倍儿棒!!

大雁,内蒙古的歌曲被广为传唱例如《呼伦贝尔大草原》、

《套马杆》、《鸿雁》等,可谓是大叔大妈们的最爱,

尤其《鸿雁》这首最为独特,以动物的名字命名,可见它很具代表性。

但由于鸿雁的模样太少人知道,所以选用同类系的大雁。

狼,草原上怎内没有狼的身影,

而且蒙古族将狼视为最神圣的动物。

动物与季节的匹配

马——春,春季是大地复苏的季节,

选择马是因为一句话“万马奔腾迎新春”,故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马。

羊——夏,夏季是来草原最好的季节,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羊群点缀其中。

秋——雁,秋季是鸟类迁徙的季节,大雁南飞就是在这个季节。

狼——冬,借助冬季的严寒,与狼的野性凶残相呼应。

基础的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正式的海报创作阶段。

字体设计部分

先从海报的主体字体设计部分起步。

案例一:草原之春

首先了解下马的形态,可以在站酷海洛搜集一些关于马的剪影素材。

从中提炼简化出三种不同马的姿态,这么做的目的是使最终的图形灵动些,

若图形单一的话,很容易导致最终的图形过于单调。

接着开始手稿的绘制部分,对于很多初学者会跳过这一步骤,

直接进入电脑电脑软件操作,这么只会将无谓的浪费掉宝贵的时间。

如经由纸笔画出的手稿,当中很多线条都很自然。

最后,再以手稿在电脑中将其数位化,这样会节省大量的时间。

这里将提取的图形以互补正负形的方式绘制出来,注意汉字的识别度,

尽可能不要破坏汉字的基本结构规律,尤其是笔划越少的汉字,

一旦破坏调整后极容易导致识别度下降。

注意:

1、马头的位置尽可能错落开,不要让相同造型的马头挨得太近。

2、尽可能不要让马头大头朝下,要符合马的运动习性。

3、要有一定的节奏感,有些地方若加入负形会显得过于拥挤。

在草稿的基础上制作初步的矢量稿,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接下里开始对细节优化调整:

这样,对“春”字的设计就基本完成了,有种万马奔腾的感觉。

案例二:草原之夏

同样是先去搜集相关素材。

目前素材有些太具象了,接着对其的形态进行简化,

同时拓展出三种不同的姿态。

开始手稿绘制的部分,由于“夏”字上半部分的笔画偏多,

同时又要考虑加入正负形的元素,故将这个字的重心做的偏低。

可以观察到负形的添加部分基本是在笔画相交处,

或者包围型结构当中。(例如;“日”“目”)

初步的数位稿存在诸多的问题:

但,还有有些地方不是太理想。

“夏”字底部延长出的部分显得极为乍眼,故将延长的距离缩短了些。

通过对比发觉,调整后的字显得紧凑扎实些,

虽然它与汉字的结构有些许的背离,但识别度并没有丢失,所以选用调整后的形态。

最后,把羊腿的造型添加进去,同时尖锐的地方做了圆滑的处理。

至此“夏”字的设计部分就完成了。

案例三:草原之秋

先在站酷海洛中搜集关于大雁的建议素材。

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进行简化处理,同样是三种形态,

大雁的形态有别于其他的动物,它不仅具有头部的特征,而且翅膀也极具特点。

这与上面提到的“黔”字的处理方式很接近,

在做手稿时就起了一定的参考作用,所以考虑加入翅膀的形态。

在手稿中,将翅膀也融入到了笔画结构当中,这使得图形很生动。

但翅膀替换的笔画不宜过大,这里主要将它用来替换字体中的捺笔画。

依据手稿做出初步的数位稿,主要的问题是:

但细节的地方还是不太理想,尤其是“秋”字右侧的火字部分,着重对这个部分做了调整。

最后,圆滑处理后,字体设计部分就完成了。

案例三:草原之冬

首先还是搜集有关狼的素材。

简化调整时,要注意与狗区分开,

狼是凶猛的所以牙齿咬显露出来,而且耳朵是竖起的。

画手稿时,将“冬”字底部的两点做了连笔,这样能更好的融入负形进去。

初稿中存在以下问题:

标注处负形添加的过于密集,把这部分的节奏与形态单独做了下调整。

最后,对嘴部的张和度做了微调后,“冬”字的字体设计部分就结束了。

以上通过四个部分详细介绍了这四个字的设计过程,接下来开始排版与配色部分。

板式部分

在排版前先丰富下背景,用三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以组合的方式营造出抽象的山形,而后加了一个简单的粗糙化。

将抽象的山形在画布中以无须的方式排列出来,

注意中间部分尽可能空出来,因为主体会放置在这个位置。

接着准备文案内容,由于这是一组以字体设计为主的海报,

文案尽量简洁明了,其中在蒙文的翻译上费了些功夫,

特意找@俩嘛liamsoso 专业老师帮忙翻译了一下,感谢!感谢!!

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进行排版,以“草原之春”这幅海报为例,

先将主题放在中心偏上的位置。

借助网格系统将文案编排进去,主标题与副标题放在左上角,

补助的信息放置在右下角,尽量弱化板式,凸显主体部分。

配色部分

在配色时尝试了很多方案,最终背景选用近似色,

主体选用与背景对比较大的配色方式。

春季采用对比较大的配色,进而体现出万物复苏的感觉;

夏季当然就是绿色调为主了,主体选择与羊相近的颜色;

秋季以黄色调为主,体现凋零的感觉;

冬季以灰色调为主,有白雪皑皑的感受。

最后,再加入一些质感,最终的海报就呈现出来啦~

以上详细的介绍了这一系列海报的设计过程,总结几个要点:

1、前期的准备工作要充分,从基础理论的理解到素材的搜集。

2、手稿的重要性,从中充分利用好正负形之间的互补关系。

3、要保证汉字的识别度与汉字笔画的一些结构特点。

4、弱化板式凸显主体。

5、细节觉得设计的品质。

摘自: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NzYzODQ0.html